个个游|个人自助旅游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98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旅游攻略] 香港社会简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楼
发表于 2014-9-11 14:16: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社会文化
香港政府致力于体现社会核心价值,包括爱心、关怀、互助、履行公民责任和维护传统价值。近年积极投放资源,推动家庭关系、抗毒运动、教育改革、青少年发展、体育发展、长者服务、残疾人士及精神科病人康复服务、社会企业以及就业服务,以及解决贫富悬殊问题。
香港贫富悬殊全亚洲最严重。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发表年度报告,指香港是全亚洲贫富悬殊最严重的城市,也是全球贫富悬殊先进地区之首,其基尼係數高于0.4警戒线,高达0.53,比拉丁美洲城镇地区的平均基尼係數0.5还要高。
11.1 人口
香港人口密度每年上升,根据2011年官方数据指出,香港的人口密度全世界第3。截至2011年年中,香港总人口约710万人,较2010年同期比较,增加40,300人。大部分香港人都住在高楼大厦,近十年兴建的住宅楼宇多在30至40层以上,部份更达70层,商业大厦可达约100层。而且,一个四人家庭普遍只能居住或拥有面积在400至1000平方英呎(约37.2至74.3平方米,12.3至30.7坪)的空间。正因如此,香港在高人口密度的同时,仍然保留大量未开发的郊野土地。
香港自1950年代起推广家庭计划,倡导每个家庭供养两名孩子,目的是想减少当时颇高的生育率。可是,于2006年,香港的出生率在全世界226个国家及地区中是最低的——每1,000人中只有9.6个新生婴孩。另一方面,香港是享有人均寿命最高的地区,男性的预期寿命为80.5岁,女性则为86.7岁。随着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人口将会越趋老化,2011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估计于2033年将会增长至27%。
香港人口以华人为主,占香港人口接近93%,当中有一部分人士以暂居心态迁移到香港,即使于香港成立地区性联谊会或商会仍然以“旅港”两字作为标示,香港共有逾55万人持外国护照。华人以外的种族,以印尼人及菲律宾人人数最多,其次为欧洲人及印度人。在香港定居的菲籍人士与来自印尼及泰国的一样,大部分是家庭佣工,也有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定居香港的菲籍歌手和乐师,于酒廊或休闲场所演奏。此外,也有不少于英治时期由印度、巴基斯坦及尼泊尔被英国征召及招聘到香港出任警员及军人(如踞喀兵)、银行护卫、建筑工人或在公立学校和津贴学校教授英语的南亚人。在香港定居的英国人大都在英治时期来香港工作和定居的大企业和政府部门高层、专业人士和在公立和津贴学校的英语教师。在香港定居的日本人大都是来香港工作和定居的日资大企业中高层。
现时香港居民原籍情况也是以广东珠三角一带者为最多,本地人即原居民主要为客家民系及广府民系,客家民系操客家语惠阳音,广府民系则操围头话。其次为四邑人(台山、新会、开平、恩平等县)。
香港自2000年开始出现女多男少现象,当时的男女口比例是每1,000名女性比967名男性,有关差距于过去数年一直扩阔。2011年女性较男性多出46万人,每1,000名女性只有876名男性。
11.2 语言
香港华人通行香港粤语,当地惯称广东话。香港英文名称为香港原居民的语言疍家话音译,并非广州话念法Heong Kong 。由于香港曾经受到英国管治,英语和汉语同样享有官方语言地位,同时英语也是香港常用语言,广泛被使用于商业及教学中,不少东南亚外籍家佣也在雇主家中使用英语。居住在香港的失聪和失声人士,失声人士沟通时会使用手语,失聪人士会以手语和可能以一定普通说话来沟通,以香港手语为主要语言。随着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普通话变得在香港社会上愈来愈重要,为了方便来自中国大陆的旅客,香港各种公共交通系统都会分别以粤语、英语及普通话广播,香港学校亦增设普通话为学科。香港政府鼓励两文三语:即书写中英文两文,讲粤语、英语及普通话三语。
11.3 文字
于殖民地时代,英文长期是香港唯一法定语文,至1971年中文才被订定为另一种法定语文,两种语文并行的地位是依据《香港法例》第5章《法定语文条例》而确立。
1997年7月1日主权移交后,中文、英文仍是香港法定语文,香港特区政府在主权移交后实行“两文三语”的语文教育政策:中英文书写,粤语广州话(俗称广东话)、英语和普通话口语。中文书写以繁体中文为主,随着香港与中国大陆的交流增多,认识简化字的人亦随之增加,而且不少源自大陆官方及民间的用语也传至香港。但近来随着香港本土意识抬头,许多香港人(特别是年轻人),开始以写简体字为耻,认为简体字入侵会削弱香港的本土文化,并将简体字称为“残体字”。此外一些外国地方名称译名,于报章及电视(例如无线新闻)的不同的版面会出现一地两译名情况──体育新闻用粤语拼音,国际新闻用汉语拼音。除此之外,香港亦受台湾、日本、韩国流行文化影响,增添各地用语。
粤语白话文亦是香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份,其写法跟广州话口语的句式、语法、词汇吻合。粤文在香港随处可见,但在正式场合和正式公文中仍以规范书面语正体字(繁体中文)书写。粤文属于本土方言,学校一般不允许学生在课业中使用,而需使用较正规的书面语。在网上讨论区和即时聊天室里,粤语白话文非常普及(啲、嚟等等),香港一些作家、报章和传媒亦会适量地以粤语白话文书写。在过去的电脑系统中并不支援一些新出现的粤语字,香港政府已于1995年将这些字规范化为香港增补字符集中的粤语汉字,而现时Unicode亦包含这些新增汉字。
11.4 治安
香港治安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决策局之一的保安局负责,包括维持公共安全、出入境、海关、在囚人士管理及更生、提供消防及紧急医疗服务等。保安局的首要任务,是确保香港继续成为一个安稳太平的城市。保安局辖下部门当中,以香港警务处为首负责最大范畴上的保安事务。
根据政治及经济风险顾问公司在2008年11月发表的调查,在所调查的亚太区的(国家和城市)地区中,香港被评定为最安全稳定的地方。比较各地数字得出,香港罪案率为亚洲最低,为全亚洲最安全(国家和城市)地区,亦为全世界最安全的地区之一。根据香港大学于2011年进行的公衆意见调查结果显示,分别95%和76%的受访者认为香港的日间和夜间环境是安全的;以美国为基地的世界正义工程(WorldJusticeProject)于同年发表的法治指数(RuleofLawIndex)将香港的公共秩序和安全在全球66个国家或地区中排列首位。
根据由香港大学进行的警队服务对象满意程度调查结果显示,95%受访者表示在香港日间感到安全,76%受访者表示在香港夜间感到安全。
11.5 教育
香港最早记载的学校是锦田的力瀛书院,1075年由北宋进士邓符协所建这类书院、书室属于私学一部分,教授《四书》、《五经》,然后在英国统治时期逐渐转变为乡村学校或者公立学校。
英国接管香港后,在香港发展与英国相似的教育制度,设立多间公办官立小学及中学,以英语为授课语言,并在1910年成立香港首间大学——香港大学,培训学术人才;发展至今,共有8所受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公立)大学,及1所私立大学(香港树仁大学)。
现时香港教育主要由香港政府教育局统筹及管理,学校可分为四种:官立学校、津贴学校、直资学校及私立学校。主流教育可分为四大部份:学前教育、6年的小学教育、6年的中学教育(包括3年初中、3年高中)及专上教育(包括学士、副学士、专业文凭、高级文凭等)。
香港主权移交后,政府推行一连串教育制度改革(简称教改)措施,包括母语教学、一条龙办学模式、三三四高中教育、小班教学、幼稚园学券等。教育统筹局于2006年至2007年年度新学年的中一新生起,教育制度改为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及四年大学,整合香港中学会考及香港高级程度会考为香港中学文凭,并于2009年开始逐步在各科推行“校本评核”作为学生在公开考试的评分准则。同时,教育统筹局已于2007年至2008年起,为3至6岁幼稚园学生提供幼稚园学券津贴。上述改革主要为香港教育带来不同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佳学习环境。
11.6 民生
联合国人居署《2008/2009年度世界城市状况:和谐城市》报告,以基尼係數作为评定城市财富分配平均程度——即“平等程度”的标准。这个指数在0和1之间,数值愈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愈均匀;反之亦然。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其中亚洲中基尼係數最高的城市为香港,高达0.53。
1991        1996        2001        2006        2012
0.476        0.518        0.525        0.533        0.537
香港历年来的基尼係數(资料来源:香港政府统计处)
社联所作的研究表明,若以全港收入中位数的一半作为贫穷线,则香港的整体贫穷率高达18.1%。贫穷情况在65岁或以上的长者中尤其严重,达33.9%。2009年,香港本地家庭的收入中位数是每月1.75万元,跟10年前1999年相比虽说没有改变;但收入少于1万元的家庭总数,却由498,600户增至649,900户,而收入少于2.5万元者,由1,319,500户增至1,511,600户(即全港总家庭户数的三分之二)。与此同时,富裕家庭(月入10万元或以上)也由46,700户增至65,600户,收入差距迅速扩大。
香港社会“向上的流动性”也减弱了,持专上非学位及学位学历的雇员,所得月收入的中位数已分别由1999年的1.6万元及2.3万元,下降至2009年的1.3万元与2.22万元,即10年内不升反跌。再加研究,则过去10年中,在金融机构工作的经理及专业人员收入比过去有所增加,但同样的职位,在其他行业如运输、仓库或零售贸易则多数呈现收入倒退。较低薪的技术、文书、服务人员和非生产性工人,普遍呈现工资停滞及下降现象。
中产阶层受到来自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要与外来专业人士和服务外包转移的竞争挑战,超时和超负荷工作已成常态,再无法享受过去的黄金岁月。相反的是财雄势大的企业获得各式专营权保护,透过“资本操作”在金融和物业市场予取予携,以“钱生钱”的方式在短时间内牟取巨利。
12 文化传媒
12.1 流行歌曲
粤语歌是香港早年普及的大众娱乐,1920年代是粤曲的黄金时代,也是香港市民最普遍的娱乐,这时期香港的流行文化与广州一衣带水,并未形成独特的香港文化。1950年代之后,香港汲取上海普及文化,加上欧美多年影响,自二十世纪70年代起,“歌神”许冠杰创造的香港口语演绎法,带动的中文歌潮流,对“粤语流行曲”的推行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是香港有才华音乐人的杰出代表。
张国荣20世纪80年代不仅是香港粤语流行曲百花齐放的日子,也是香港乐坛的全盛时期。当时香港的流行曲引领亚洲中文歌曲潮流,大陆部分地方和台湾地区的居民虽然不懂粤语,也爱听粤语流行曲。许冠杰,顾家辉,黄沾等积极参与歌曲创作,Beyond的成员黄家驹坚持原创音乐极力推动本土音乐,但大体上当时的原创歌仍不多,绝大部份的粤语流行曲是由外地创作歌曲配上中文歌词改编成,而大部份的改编歌是日本人作曲的。
1980年代的徐小凤、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雄霸香港乐坛,这几位歌手在所有华人地区都有歌迷,更积极参演电影,是票房保证,声色艺俱全。80年代尾至1990年代初红极一时的歌手或乐队还有Beyond、罗文、林子祥、王杰、梅艳芳、徐小凤、陈百强、叶倩文、林忆莲、陈慧娴、关淑怡、李克勤、达明一派、草蜢乐队、王菲和四大天王张学友、刘德华、黎明和郭富城等,这些歌手/组合都在华语乐坛大放异彩。2000年代,谢霆锋,古巨基,陈奕迅,Twins等歌手/组合深深影响了中国内地的流行文化。
12.2 香港电影
香港电影始于1913年的首部香港电影《庄子试妻》。二次大战后,大批内地电影人才及资金南下,香港先香港电影李小龙后成立多家电影公司,令粤语片在1950年代异常繁荣。当中1949年开创的《黄飞鸿》系列电影,连拍60多部,成为世界史上最长寿的系列电影。有一段时期,东亚各国政府一度只容许香港电影进口,令香港享有“东方好莱坞”之称:张国荣、李小龙、王家卫、吴宇森、徐克、许鞍华、陈果、周润发、李连杰、成龙、张曼玉、刘德华、梁朝伟、谢霆锋、梁家辉、周星驰在国际上均享负盛名。每年3至4月间举行的香港国际电影节及香港电影金像奖,是香港电影界每年一度的盛事。
12.3 影视业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是香港电影的全盛时期,高峰期港产片年产达三百部电影,超越当时的电影产量曾经全球第一的印度。自1990年代中后期,随着VCD,DVD等科技的发展和普及,香港电影事业开始走向下坡,2004年只拍摄了60部电影。
香港电影奖项
香港电影金像奖,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亚洲电影大奖。
香港媒体
商业电视台
无线电视(包括无线收费电视),亚洲电视,有线电视、now宽带电视、香港宽带bbTV,卫星电视,凤凰卫视。
商业电台
香港电台,香港商业电台。
12.4 纸上传媒
截至2013年年初,香港注册的报章有22份中文日报、13份英文日报、7份中英文双语日报和5份日语报章。中文报章中,有17份以报道香港和世界新闻为主。
名人与文化
香港虽然只有数百万人口,却涌现不少让香港人自豪的名人。中国的第一个体育世界冠军容国团是一位出生在香港的地道的香港居民,他1950年代返回中国内地,在1959年的第25届世界杯乒乓球锦标赛夺得男子单打冠军,是香港也是国家的光荣。在香港长洲出生和长大的香港运动员李丽珊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为香港夺得滑浪风帆的金牌,是另一位让香港市民振奋人心的体育名人,巧合的是,帆船是香港的象征之一,这面香港回归之前唯一的奥运金牌,让当代的香港人十分难忘。文化方面,香港报人兼作家金庸(查良镛)以其风靡全球华人读者的武侠小说系列,脍炙人口数十年,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誉为武侠小说作家的“泰山北斗”。香港作家李碧华,亦舒,林燕妮,梁凤仪,梁羽生,黄沾,倪匡等都是近代和当代在香港、亚洲乃至华人世界知名的文化名人。
12.5 香港漫画
参见:香港漫画
香港著名漫画家有黄玉郎、冯志明、梁进、马荣成、王泽等等。
13 勋奖制度
参看:香港授勋及嘉奖制度
通用荣誉
大紫荆勋章,金紫荆星章,银紫荆星章,铜紫荆星章,荣誉勋章,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状,行政长官公共服务奖状
英勇荣誉
金英勇勋章,银英勇勋章,铜英勇勋章,
部队荣誉
卓越奖章,荣誉奖章,长期服务奖章
长期服务奖章第一加叙勋扣- 颁授予品格及行为良好,服务满25年,期间表现良好的各部队人员。
长期服务奖章第二加叙勋扣- 颁授予品格及行为良好,服务满30年,期间表现良好的各部队人员。
长期服务奖章第三加叙勋扣- 颁授予品格及行为良好,服务满33年,期间表现良好的各部队人员。
14 社会治安
根据香港大学于2011年进行的公众意见调查结果显示,分别95%和76%的受访者认为香港的日间和夜间环境是安全的;以美国为基地的世界正义工程(World Justice Project)于同年发表的法治指数(RuleofLawIndex)将香港的公共秩序和安全在全球66个国家或地区中排列首位。
15 名人
 体育界
容国团,出生于香港,中国的第一个体育世界冠军。1950年代返回中国内地,1959年第25届世界杯乒乓球锦标赛夺得男子单打冠军。
李丽珊,在香港长洲出生和长大,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为香港夺得滑浪风帆的金牌。

香港名人

香港名人

香港名人
文艺界
金庸(查良镛),香港报人兼作家,新派武侠小说代表作家。
香港作家还包括李碧华,亦舒,林燕妮,梁凤仪,梁羽生,黄沾,倪匡等。
香港漫画家有黄玉郎、冯志明、梁进、马荣成、王泽等等。
香港歌星有林子祥、陈百强以及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红极一时的叶倩文、林忆莲、关淑怡、陈慧娴、Beyond、达明一派及草蜢乐队。
1990年代,主要有刘德华、张学友、黎明和郭富城等四大天王为首的歌影视明星。[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个个游|个人自助旅游网 ( 琼ICP备12002442号-29 )

GMT+8, 2024-4-25 20:17 , Processed in 0.14538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